这不是应有之义吗?小学初中是义务教育 股票配资官网网站,必然要讲求公平,这么显然的事都要主管部门介入,有时候真挺让人绝望的。
看了问题描述里引用的报道,大概有两点:“学生随机编班、教师随机匹配”,即,新生入学时不能分快慢班 ;“分班结果确定后,小学六年、初中三年期间班级保持稳定”,即,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再调整,重新分快慢班。大概是由于家长对学校缺乏信任,相关程序由主管部门直接操作。
我自己二十年前上的小学初中就没有分过快慢班,至少在校期间没有调整过班额。
自己家的孩子还没到学龄,没有实际体会,所以我一直非常不理解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。小学升初中,不都是按学区对口 升的吗?部分家长或许会选择民办初中 ,但这和小学也没什么关系啊?没有统一的升学考试,我实在搞不懂学校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成绩焦虑?
小学入学时分班,本身就没有意义,最多筛选出谁提前学的东西多。这和孩子的学习习惯、聪明程度等完全没关系。小学入学时分班除了增加家长的焦虑,迫使家长让孩子提前学以外,没有任何意义。
我自己上的初中,我不敢保证最初分班时一定没挑过(二十年了,不记得入学后的摸底考试和分班的先后了),但至少名义上都是平行班,且初中三年也没有再调整过。最终毕业时的成绩,因为班级学风等原因,多少有点区别,但也没有那么大,至少全校前二三十名每个班都有。
初中因为有中考 的成绩压力,学校分班的动力会强不小,说不定还冠上个“因材施教 ”的名头。但还是我前面说的,初中是义务教育,既然都吃财政饭,公平很重要。更何况,分班后到底是“因材施教”还是“只教前面,后面放羊”,只有天知道了?而初中知识又很有限,有好的学习环境,最后一年还有可能赶上来,分班后就麻烦了。
不过,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问题,也不仅仅在学校内部,更大的不公平来源于学校之间的水平差异。这点确实无法完全避免,因为义务教育肯定要就近入学,而家庭居住总是有一定聚集的,有的区块家庭收入高、知识分子比较高,生源大概率会好点。
但至少在政策层面,应该努力做到公平。各学校获得的财政资源至少应该是一样的,教师收入应该一样,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教师交流。主管部门也不应该拿中考成绩去评价学校,更不能因此有资源倾斜。公立的小学和初中不应该存在什么重点学校。
鑫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